博客 > 指导 > 了解护肤品中化学换肤的指南

了解护肤品中化学换肤的指南

提到美丽的肌肤,想必人们很难将其与“酸”这种化学物质连接起来。通常,人们会由于“酸”的腐蚀性而对其避而远之。但是美容界的研究者却恰恰创造性地利用“酸”的这一独特属性并使其成为众多面部护理产品及医美治疗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成分。经研究发现,许多包含诸如α-羟基酸、β-羟基酸、三氯乙酸以及多羟酸等物质的洗护产品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还可以使皮肤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进而大大提升人们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如今化学换肤这一治疗方式也逐渐被更多地人所熟知并已开始广泛地用于治疗像表皮色素沉着、疤痕、痤疮、皮肤粗糙以及肤色不均等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当然,专业的美容医师会根据患者具体的皮肤状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那么,化学换肤以及各类洗护产品中所包含的“酸”类成分到底有哪些呢?不妨通过下文来一探究竟吧!

化学换肤中所使用的各种“酸”类成分

如今,无论是爽肤水、乳液还是像换肤治疗中所使用的治疗产品都会包含特定成分的“酸”类成分。事实上,这些“酸”类成分在总体上可分为四类——α-羟基酸(AHA)、β-羟基酸(BHA)、三氯乙酸(TCA)以及多羟酸(PHA)。

其实,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洗护及医美治疗产品均会使用上文所述的“酸”类成分来作为原材料。尽管这些“酸”类成分在本质上均具有去角质的特性,但是其各自所适用于解决的皮肤问题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酸”所占的比例越低,产品也就相应地越温和。

α-羟基酸(AHA

α-羟基酸在如今的日常洗护产品以及化学换肤治疗中绝对称得上“主力军”。无论是精华液、洁面乳、爽肤水还是各种乳霜,α-羟基酸可谓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化学性的去角质物质,α-羟基酸已被广泛用在油性皮肤以及其它各类皮肤问题的治疗中。典型的α-羟基酸物质主要包括乙醇酸及乳酸,它们均可以有效消除皮肤表层所沉积的角质。此外,α-羟基酸类的产品及换肤治疗还可以有效缓解皱纹、肤色不均以及皮肤色素沉着的问题。当然,有些人可能在使用这一类的产品时会感觉到些许的刺痛感,事实上这完全无需担心,反而恰恰表明“酸”在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 乙醇酸 (Glycolic acid)


    乙醇酸的小分子结构使其可以充分地渗入到各层皮肤中并全面地完成去角质的工作。除此之外,乙醇酸还可以帮助患者老化的皮肤重新绽放光彩。
  • 乳酸 (Lactic Acid)


    取自于牛奶的乳酸是一种相对较为轻度的化学换肤成分,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性的皮肤问题。当然,较强的补水特性也使其十分适合用于干性皮肤。
  • 杏仁酸 (Mandelic Acid)


    杏仁酸通常因其抗衰老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这种酸不仅有助于清除皮肤表层的角质,还可以促进皮肤中的细胞更新,进而能够使得皮肤变得更光滑细嫩。除此之外,杏仁酸还可以改善面部的细纹及皱纹,尤其当其用在化学换肤的治疗中时。
  • 柠檬酸 (Citric Acid)


    除了去角质的特性外,柠檬酸还可以有效调节皮肤的酸碱平衡度。此外,由于富含抗氧化剂,因而柠檬酸可谓各类护肤产品以及换肤治疗中最受欢迎的“酸”类成分。当然,其还有助于治疗轻度的痘印、疤痕以及老年斑的问题。而对于由阳光照射以及污染所造成的皮肤问题,柠檬酸的酸碱调和特性也同样十分有效。

β-羟基酸(BHA

与α-羟基酸类似,β-羟基酸也同样是化学性的去角质物质。然而,β-羟基酸通常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在换肤治疗中,这种酸主要用在与油性皮肤相关的皮肤问题治疗中,例如丘疹等。原因在于,β-羟基酸具有油溶性,可穿透到覆盖皮肤及堵塞毛孔的油脂层中。此外,β-羟基酸还具有抗菌及消炎的特性。而这也恰恰就是为何β-羟基酸在治疗诸如痤疮、栗粒疹以及黑头等皮肤问题时十分有效的原因。当然,同样由于可穿透到油脂层这一特点,β-羟基酸还能够缓解上述皮肤问题所伴随的痘印及红肿问题。事实上,水杨酸便是一种典型的β-羟基酸,并已被广泛用在痤疮的治疗及相关产品中。

  •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水杨酸不仅具有很强的去角质以及控油功效,而且还具备很高的抗菌及消炎特性。这种酸可通过消灭导致炎症及感染形成的细菌来达到有效控制痤疮的效果。
  • Jessner溶液


    这种溶液其实是由水杨酸、乳酸以及苯二酚调和而成。由于是α-羟基酸及β-羟基酸的结合,因而这种溶液通常可用于解决多种皮肤问题,例如色素沉着、痘疤以及皱纹等。其中,水杨酸可以分解表皮中凝固的皮肤细胞,乳酸可以为皮肤补水,而苯二酚的抗菌性则有助于对相应的治疗区域起到杀菌的效果。在将该制剂涂抹在皮肤上后,整个换肤的治疗过程便会随即开启并且患者需在不接触水或油脂的情况下保持6至8小时。此外,整个换肤的治疗过程一般要进行几天的时间。

三氯乙酸 Trichloroacetic Acid (TCA)

提取自醋酸的三氯乙酸是一种已在化学换肤治疗中被使用了20余年的无毒性化学制剂,其可有效治疗由于衰老或阳光照射所导致的皮肤问题。除此之外,三氯乙酸的换肤治疗均为非侵入式并可缓解表皮色素沉着过度、细纹、痘疤、皮肤变色的问题,进而使肤色得到显著的改善。当然,除了可以治疗面部的皮肤问题外,其还可以应用到颈部、肩部以及四肢等部位的皮肤治疗中。

三氯乙酸的浓度调配

三氯乙酸的浓度往往会影响到换肤治疗的深度。除了浓度以外,三氯乙酸的使用量以及治疗时间也同样对于治疗的深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三氯乙酸的浓度在20%以下时可有效缓解细纹以及皱纹的问题。通常,表皮层或轻度的化学换肤治疗中所使用的三氯乙酸其浓度往往被控制在10%至25%之间,而中度的换肤治疗则可高达35%。另外,当三氯乙酸的浓度位于35%至50%之间时则往往用来治疗更为严重的皮肤问题,诸如严重的光老化、表皮色素沉着以及日光性角化症。

三氯乙酸化学换肤的治疗原理及流程

轻度的表皮换肤治疗十分适合作用于角质层或最上层的皮肤。然而,更为强劲的中度换肤治疗的功效则往往要取决于患者各自的皮肤深度。该治疗的恢复过程通常需要大约1周的时间。当然,由于患者的皮肤深度以及治疗时间不尽相同,因而某些时候其恢复期可能会更长。

另外,如想要取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是需要向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因为专业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及所期望的治疗效果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多羟酸 Poly Hydroxy Acids (PHAs)   

第四种“酸”即多羟酸其实是一种大分子版本的α-羟基酸。这种酸的作用原理与α-羟基酸大致相同——攻击并消除皮肤表层堆积的角质。但由于其分子结构较大,因而多羟酸往往会作用于皮肤的最表层。

 如上所述,多羟酸的优势在于其完全作用于皮肤的最外层,因而娇嫩的内层皮肤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也就是说,多羟酸可以在将对皮肤的损伤及刺激降到最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改善皮肤状态。因而,多羟酸十分适合用于那些需要进行皮肤治疗但又对强酸治疗有所抵触的患者。一般而言,即使是最为敏感的皮肤也完全可以进行多羟酸的治疗。有意思的是,这一类“酸”的典型代表均读起来比较拗口,例如葡萄糖酸、半乳糖酸以及乳糖酸。

  • 乳糖酸 (Lactobionic Acid)


    乳糖酸(简称“LA”)是人体中的乳糖在氧化作用下的一种合成物,其不仅具有具备很强的抗氧化特性,而且还兼具补水功效。因而,乳糖酸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不受污染以及恶劣天气的侵扰。此外,大分子的机构也使其完全可以适用于敏感性的皮肤。
  • 半乳糖酸 (Galactose Acid)


    半乳糖酸通常是一种由肝脏将糖分转化后所自然形成的物质,旨在为人体提供能量。由于同样具有很强的益生及抗氧化特性,因而半乳糖酸也逐渐被用在了皮肤治疗中。此外,半乳糖酸不仅同样具有大分子结构,而且还非常温和。因而,无论是皮肤敏感的患者,还是合并皮炎及湿疹的患者,半乳糖酸均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 乳糖酸 (Gluconic Acid)


    除了能够去角质及更新皮肤细胞外,乳糖酸还有助于控制皮肤角质的形成。另外,乳糖酸的抗氧化性及再生性使其十分适宜治疗皮肤屏障受损的问题。

详情对比:α-羟基酸 (AHA) vs β-羟基酸 (BHA) vs 多羟酸 (PHA)


α-羟基酸 (AHA)
β-羟基酸 (BHA)
多羟酸 (PHA) 

分子

小分子结构,可渗入至更深的皮肤层。

比α-羟基酸的分子结构更大且更为温和。

比β-羟基酸的分子结构还要大,因而渗入性较弱。

可溶性

  • 可溶于水

  • 源自于许多天然物质,例如甘蔗、葡萄、柑橘类的水果以及牛奶。

  • 可溶于油
  • 可作用于表层皮肤以及较为深层的皮肤。
  • 可通过清除累积的角质及皮脂来疏通毛孔。
  • 可溶于水
  • 通常作用于表层皮肤,并且较为温和。
  • 很少造成皮肤刺激以及红肿的情况出现
  •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皮肤,尤其是敏感型的皮肤。

Benefits 

  • 可有效剥除表层皮肤,进而改善皮肤粗糙以及肤色不均的问题。

  • 同样可以缓解皱纹、毛孔粗大以及晒伤所导致的皮肤问题。

  • 适用于油性皮肤以及混合肌。
  • 可有效解决白头、黑头、皮疹以及毛孔粗大的问题。
  • 还可改善痤疮、痘印、玫瑰痤疮以及皮肤炎症。
  • 可清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及油脂残屑,进而大大提升肤色及肤质。
  • 有效缓解色素沉着、细纹、皱纹、以及痘疤的问题。
  • 还可以补水保湿并促进皮肤细胞的更新。

Types of acid peels 

  • 乙醇酸 (Glycolic Acid )
  •  乳酸 (Lactic Acid) 
  • 杏仁酸 (Mandelic Acid) 
  •  柠檬酸(Citric Acid) 
  •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 Jessner溶液
  • 葡萄糖酸 (Lactobionic Acid) 
  • 半乳糖酸 (Galactose Acid) 

  • 乳糖酸 (Gluconic Acid)

综上所述,各种类型的“酸”其实均可以对面部皮肤起到有效的治疗及改善。但是,患者若想要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则往往需要了解每种“酸”所适合治疗的皮肤类型及皮肤问题。所以还等什么呢?即刻咨询专业的医生,找到恰当的治疗方案,开启变美之路吧!